扁豆

豆科扁豆属植物
扁豆(学名Lablab purpureus (L.) Sweet),又名沿篱豆、藤豆、蛾眉豆、小刀豆,为豆科Fabaceae)扁豆属(Lablab)的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2][5]扁豆原产于东南亚,如今在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主要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埃及苏丹等国家种植。[3][4] 扁豆在中国的分布很广泛,长江以南地区栽培较多。[4]喜欢在低海拔的区域生长,但在热带地区可在2000米海拔处作为旱地作物种植;在印度和缅甸,常生长在裸露的沙质河岸上。[3]
扁豆全株几无毛,茎长可达6米,常呈淡紫色。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宽三角状卵形,侧生小叶两边不等大,偏斜。[5]总状花序直立;小苞片2,近圆形;花2至多朵簇生于每一节上;花萼钟状;花冠白色或紫色,旗瓣圆形,基部两侧具2枚长而直立的小附属体,附属体下有2耳,翼瓣宽倒卵形,具截平的耳,龙骨瓣呈直角弯曲,基部渐狭成瓣柄。[5]荚果长圆状镰形,扁平,直或稍向背弯曲,顶端有弯曲的尖喙,基部渐狭;种子3~5颗,扁平,长椭圆形,在白花品种中为白色,在紫花品种中为紫黑色,种脐线形。[5]
扁豆是重要的中药材,开白色花的扁豆全株皆可入药。如成熟种子具有健脾、化湿、消暑的功效。主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1]其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4]印度苏丹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的粮食作物。[4]扁豆还常用作饲料、绿肥和覆盖作物。[3]

传播

扁豆的野生种只在非洲东部和南部出现,因此这些地区可能是其起源中心;在公元前2000年之前扁豆和其他作物一起传入印度,而从印度又进一步传播至缅甸泰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公元850年,扁豆开始在西非种植;17世纪,从非洲传入巴西和加勒比海域,非洲奴隶在巴西东北部、几个加勒比海岛屿中种植扁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