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踏舞

流行于美国的现代舞蹈
踢踏舞(Tap dance)是一种起源于爱尔兰,流行于美国的现代舞蹈。跳踢踏舞时,舞者根据舞曲的节奏掌握跳舞快慢的程度,靠踢踏鞋发出踢踢踏踏的声音,因舞蹈风格不同,具有不同的舞步和节奏。[1]作为现代舞的一种,比起身体的舞姿,踢踏舞更注重脚趾尖与脚跟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2]
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中期英国爱尔兰地区的传统舞蹈,18世纪末传入美洲,19世纪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初,踢踏舞作为术语被正式启用,且流传开来,30-40年代被广泛运用于百老汇表演及好莱坞电影当中,达到繁盛。踢踏舞作为一种现代舞类型,[1]融合了多种民族舞蹈的风格, 如木屐舞、爵士舞拉丁舞等等,成为代表美国的舞蹈形式之一。[3]踢踏舞的艺术特点是音乐轻快、舞态变化多姿,表现力特别强。动作以双脚律动为主,舞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 ,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丰富的艺术魅力。[4]目前踢踏舞的主要流派可以分为美式踢踏舞和爱尔兰踢踏舞两种,还有不同民族的踢踏舞,如英式踢踏舞、印度的卡塔克、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舞以及中国藏族的堆谐。[1]其中美式踢踏舞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爱尔兰踢踏舞剧因在春[wǎn]时表演而被中国人民所广泛熟知 。
自踢踏舞在百老汇演出过后,广受好评,在好莱坞歌舞片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在此后的影史中,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踢踏舞元素的经典歌舞片有秀兰·邓波儿主演的大部分电影如《小上校》《小公主》等,[5]以及《雨中曲》《俄克拉何马》《大河之舞》等。代表人物有威廉·亨利·雷恩、比尔·罗宾逊、尼古拉斯兄弟、秀兰·邓波儿等。[6]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