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货币

主要流通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货币
印尼货币(英语:Indonesian Currency;印尼语:Mata Uang Indonesia)[1],即主要流通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商品交换媒介,包括纸币或硬币等。[1][7]
在公元800-1600年间,印度尼西亚地区主要使用金币或银币交易,最古老的货币是在12世纪初左右用黄金和白银制成的,称为马货币(Krisnala)真加拉王国(Jenggala kingdom)[a]的遗物,[8]除了金银币外,由苏门答腊岛三佛齐王国(Samboja kingdom)生产的串珠、13世纪中国商人带来的铜币也在印尼部分地区流通。17世纪荷兰殖民印度尼西亚,从欧洲进口的金币、银元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要流通货币,其中也包括荷兰东印度公司1724年自行制造的铜币。1942年日本殖民印度尼西亚,随即清算了其他类型货币以保证荷兰盾价值,[8]同时开始引入日本的货币,日本政府发行的纸币在同年的3月成为印尼的法定货币。二战后,印度尼西亚独立,1946年7月5日成立印度尼西亚国家银行[b]。同年的10月3日,第一版卢比[c](Rupiah)[d]发行,[9][1]但在1946年到1950年期间,日本和荷兰货币仍然在印尼当地流通,直到1951年印尼联邦政府实行货币改革后,印尼盾正式成为了国家官方货币,取代了其他遗留媒介。[9][10]60年代,印尼遭遇通货膨胀危机,在1965年通货膨胀率飙升至635%,为此印尼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控制外汇以及发行新版印尼盾[e][9][1]1970年,印尼国家银行在新纸币上增加了5000印尼盾和10000印尼盾的面值。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印尼盾硬币开始推出,面值从1印尼盾到100印尼盾。1975年9月,100卢比面值的纸币永久退出流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盾对美汇率跌至最低点,[f]持续了32年的苏哈托政权也因此倒台。千禧年,受货币大幅贬值的影响,100和500面值的卢比停产,1000、5000面额的卢比发行。2004年,20000面值卢比发行,次年印尼央行重新设计了10000和50000面值的卢比。2016年12月19日,印尼央行发行新版印尼盾,纸币上印有“印度尼西亚统一制共和国(Negara Kesatuan Republik Indonesia)”字样。[1]
印度尼西亚卢比包括纸币和硬币,单位为卢比(Rupiah)。其中纸币的面值共有八种:100、500、1000、5000、10000、20000、50000、100000卢比;铸币的面值有六种:1、2、5、10、25、50、100、200、500、1000卢比,[3]每卢比可分为100仙(sem),ISO货币符号为IDR,[4]由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简称BI)发行和控制。[2][3]

基本信息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