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豪格

清朝时期和硕肃亲王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4月16日-1648年4月12日)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是历经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三朝的政治、军事人物,作为皇太极在军事、政治上的得力助手,为后金开疆拓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2]
豪格首次随征蒙古诸部,因功获授贝勒[1]天命十一年(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后,豪格几乎参与了所有重要军事行动,包括了三次远征察哈尔[3]、对明朝作战中的松锦大战[4]以及入朝等征战。[5]期间,豪格还展现出不俗的政务能力。一是天聪七年(1633)在商讨兴国大计时,豪格非常有建设性的提出要联络农民起义军,合击明朝;其次崇德元年(1636)豪格受命掌户部,负责筹集粮饷。[6]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去世,身为嫡子的豪格原本有望继位,却错误估计形势,与皇位失之交臂,最终在代善等人居中调和下,黄、白阵营[a]暂时达成一致,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济尔哈朗多尔衮担任摄政王。[7]
自皇太极继位以来,黄、白阵营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8],使得掌权后的多尔衮与多铎联起手来,先是排挤济尔哈朗,接着豪格顺治元年(1644年)废为庶人,同年恢复爵位。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奉命入川肃清了张献忠部后凯旋不久,豪格又因隐匿罪和启用罪臣之弟,遭到幽禁,后自杀于幽禁处,享年39岁。顺治十三年,豪格被追谥为“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1]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