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议会反对派发动宫廷政变(又称光荣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文献《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议会君主立宪制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原始的资本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他们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但17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理厉行专制统治,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宗教专职政策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背景

1485-1603年期间,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即亨利七世)开创的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君主专制取得了长足发展,英国冲破了中世纪基督教体系的束缚,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信仰新教的民族国家。这一时期,专制君主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英国的进步与发展。不过,尽管完成了宗教改革,形成了民族共同意识,但是此时的英国仍然存在一些基本的矛盾未能解决: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国教与清教的矛盾,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新君主专制与议会自由传统的矛盾。这实际上为英国在17世纪长时期的动荡不安埋下了伏笔。
15世纪至17世纪初期,英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由于羊毛价格的上涨,在英格兰许多地区出现了被称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剥夺了大量农民的土地,大部分的土地变成了牧场,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只得投入其他产业,进而为工商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了,财富也随之增加了,新的资本主义农业逐渐产生并且随之出现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农业资产阶级。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富裕阶层和新贵族的势力。事实上,在15-16世纪,新君主专制的出现以及发展曾经为英国新教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对弱小,君主专制能够保护国内新经济的平稳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能够借助君主的力量抗衡旧的封建贵族势力并壮大自身的力量,双方有共同的利益。而到了17世纪初期,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之后,原先在为专制统治而服务的贵族所代表的议会逐渐重视自身的自由传统,不再将君主视为自己的代表和保护人,双方的矛盾愈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