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需氧量

用于监测水污染的重要指标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将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转换算为氧的消耗量即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以氧的质量浓度 mg/L表示。[1][2]在自然界的循环中,水中的还原性物质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在生物氧化降解过程中易造成溶解氧的缺损从而影响生态环境,但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难以分别定性定量监测,所以利用有机物的还原性,将耗氧量作为一项新的指标,提出了化学需氧量这一概念。[3][4]化学需氧量是表征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综合指标,其虽不能直接说明水体中具体污染物质的含量,但可间接反映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在水污染控制、管理和节能减排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3]化学需氧量的传统检测方法为重铬酸盐法和高锰酸盐法,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了分光光度法、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法库伦分析法、电解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化学发光原子吸收法等,利用以上方法的原理,也可制成化学需氧量自动分析仪,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1][5][6]

提出背景

在自然界的循环中,水中的还原性物质特别是有机化合物在生物氧化降解过程中易消耗溶解氧而造成水体中氧的缺损。溶解氧的缺损会破坏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引起水质恶化,若溶解氧消耗[dài]尽则会导致厌氧菌滋生,造成水体变黑发臭,所以就需要针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监测。由于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难以分别定性定量监测,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环境分析学家寻求到另一种途径,即确定一种综合性指标,利用有机化合物的还原性质,将耗氧量作为一项新的指标,将有机污染物的危害通过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表现出来,于是便提出了化学需氧量这一概念。[3][4]

检测意义

化学需氧量是表征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综合指标,其虽不能直接说明水体中具体污染物质的含量,但可间接反映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是环境水质的常规监测指标,也是评价生活饮用水源水质的重要指标,可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监测。在水污染控制、管理和节能减排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3]清洁水的化学需氧量约为2-3 mg/L,污染水源约为10 mg/L,工业废水因其类型不同,化学需氧量值有很大差别,低者为数百毫克每升,高者可达数千毫克每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