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钠

一种无机钠盐
硅酸钠(Sodium Silicates),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可溶性无机硅酸盐,其分子结构可以写为Na₂O·nSiO₂,其中n为模数。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和泡花碱。[3]。硅酸钠是一种以粉末状或片状形式存在的可溶性硅酸盐,是由碱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SiO₂)组合成的金属硅酸盐物质[4],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可承受高达1100 ℃的高温[5]
硅酸钠无毒、不易燃、不易挥发,易硬化、碱性强、具有腐蚀性。工业硅酸钠的常用制备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其作为基材、中间体或载体可应用于化工、食品、冶金、油田钻井、机械铸造、纺织、建筑和农业等诸多行业领域[4][6][7][8][9][10][5][11][12]

发现及研究历史

硅酸钠矿物最初通过在近地平线中蒸发高碱性间接盐水形成,最常见的原始硅酸钠是麦羟硅钠石(magadiite)、水羟硅钠石(kenyaite)和水硅钠石(kanemite),其分子结构式分别为NaSi₇O₁₃(OH)₃·3H₂O、NaHSi₂O₄(OH)₂·2H₂O和NaSi₁₁O₂₀.₅(OH)₄·3H₂O[13]
硅酸钠的工业发展始于19世纪初,德国率先使用原料为碳酸钠石英砂,经熔化、冷却及粉碎工艺后生产出可溶于水的硅酸钠。当时的欧洲利用硅酸钠的三个主要用途是:对窗帘加工处理以降低其可燃性土工织物制造中作为粪便代替物以及生产条形肥皂。到19世纪中叶时期,德国研究员瓦克尔(Walcker)、法国研究员库尔曼(Kuhlmann)和英国研究员哥萨奇(Gossage)研究并成功生产了数种硅酸盐。在美国,进口的硅酸盐也被用作大炮和处理木制码头的防腐涂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