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1]哥窑列为宋代名窑,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哥窑之名并不见于宋代文献,元人《至正直记》中始有哥哥洞窑的记载。明代陶瓷名著《格古要论》沿袭其说,称哥哥窑。[2][3]而哥窑之名,皆因《宣德鼎彝谱》而来,但哥窑的窑址迄今没有发现。现在学术界一般将龙泉窑的黑胎青瓷称为龙泉哥窑,宫廷所藏的称为传世哥窑。[4]传世哥窑属于官窑,产品只供宫廷,技术严格保密,故存世稀少。
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灰青、粉青、米黄等、釉层凝厚如堆脂,釉面润泽如酥,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器物较少大器,除碗、盘、洗等以外,其他多为仿商周青铜礼器造型,如鼎式炉、式炉、贯耳瓶等,制作大方,古朴典雅。[2]目前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英国戴维德基金会等,总数不足300件。[5]
官窑瓷器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这些作品反映出高超的制瓷工艺,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顶峰,历朝历代多有仿制,为明清瓷器工艺的兴盛奠定基础。[6]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语焉不详以及考古发现的局限性,致使在宋哥窑研究中有许多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

命名

有关哥窑,宋代人对其并无记载,最早的记载见于元代,明清时期相关记载日渐增多。[7]元末孔齐在《至正直记》卷四《窑器不足珍》一节里记载“乙未(1355年)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一般人们都认为这里所记的“哥哥洞窑”应该与哥窑有密切的关联,但这里所说的“哥哥洞窑”“哥哥窑”是否和现存于北京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其他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哥窑”有关,没有人能说得清楚。[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