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信俗

中国福建、台湾等地祭祀保生大帝的传统民俗
保生大帝信俗起源于北宋中期,是由保生大帝信仰衍生出的民俗活动,明清时期由中国福建省闽南地区传入中国台湾省。当代,中国各地的保生大帝祭祀将古制与地方民俗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闽台地域特色的祭典仪式,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力。该信俗的主要内容包含了祭祀、进香、巡游、进香、祈求药签等,[1]每年保生大帝圣诞时,各地信众会齐聚祖庙举行大型祭祀活动,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为中国福建省的白礁慈济宫青礁慈济宫台湾省学甲慈济宫[2]
保生大帝的原型是北宋时期福建闽南名医吴夲,曾多次救死扶伤,后因采药时失足坠崖羽化,被百姓立庙祭祀,其信仰遍及中国闽粤地区,传播至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及海外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3]保生大帝信俗历经千年,活动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其不仅是闽南子弟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也是维系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精神纽带。[4][3]为了更好的传承与保护该信俗,各地会定期举行祭祀活动,[5]福建省还举办了“海峡论坛”“两岸民间宫庙叙缘会”等文化品牌活动。2008年,保生大帝信俗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

历史渊源

信仰背景

有关保生大帝信仰较早的资料是南宋杨志和庄夏分别为青礁东宫、白礁西宫所作的《慈济宫碑》。据两碑文所载,保生大帝的原型是北宋时期福建闽南名医吴夲,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6]相传,吴夲自幼家境贫苦。双亲病故后,他立志学医,精于采药、炼丹及针灸等,后在白礁岐山东鸣岭龙湫坑畔结庐修道。宋仁宗之母患病时,吴夲以针灸治愈,被封为妙道真人。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漳泉地区疫病肆虐,吴夲入疫区救死扶伤。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吴夲在攀龙池岩悬崖采药时,失足坠崖羽化。因其生前悬壶济世,当地百姓感念恩德立庙祭祀。[3]保生大帝信俗起源于北宋中期,明清时期传入台湾,至当代,中国各地的保生大帝祭祀将古制与地方民俗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闽台地域特色的祭典仪式,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