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白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家
陈少白(公元1869年8月27日-公元1934年12月23日),原名闻韶,字[kuí]石,后改名白,字少白,[a]投身革命期间曾用名陈白、服部二郎、陈[]、陈璧、陈璞、无定着。[3]清同治八年七月二十日(公元1869年8月27日)陈少白出生于广东外海(今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先祖陈[zhuō]福建莆田玉湖迁居于此,因此世代定居繁衍成广东新会外海陈氏。陈少白的父亲是当地进步乡绅陈子桥,母亲为邓氏,陈少白于家中排行第三,有兄妹六人。[4][6]
陈少白幼年时随父亲陈子桥和叔父陈梦南学习诗文和书法,[4]先后进入格致书院 (后改为岭南学校)、英华学堂学习。21岁时,他经孙中山引荐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被乡邻同窗称之为“四大寇”。[6]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陈少白加入兴中会,期间化名服部二郎、陈棫、陈璧陈璞等,与孙中山投身革命事业,帮助孙中山处理革命文书工作并筹集资金。[7]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陈少白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8]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陈少白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还成立“采南歌”“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来宣传革命。[9]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陈少白担任香港同盟会分会会长,辛亥革命后担任广东军政府的外交司司长,期间他还成立了粤航公司,收回外商租赁的部分广州码头。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陈少白被聘为总统府顾问,同年6月广东军阀、陆军部长陈炯明叛变革命并围攻总统府,陈少白提出为孙中山向陈炯明斡旋求和,遭到胡汉民的反对。由于陈胡二人意见不合,后辞官退隐归乡,被乡亲力推举出任乡事委员会主席、民国保甲局长、乡长兼新会县第四区区长等职,晚年致力于家乡的交通和经济建设。[5]
1934年,陈少白生病住进至北京的德国人医院,同年12月23日,因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5岁,葬于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茶庵寺的后山。陈少白有《东亚联合要旨》《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作品。[4]陈少白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协调、组织等重要作用,[10]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评价:“吾对少白以弟称之,同志中有如此称呼者,少白一人而已。”[6]

人生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