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

中国古典文献学家、书法家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满族人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中国当代知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1][2][3]
启功幼年家中多变故,曾就读于北京汇文学校。中学辍学后,曾随戴绥之学习古典文学,又跟贾羲民、吴镜汀学习绘画,同时开始习练书法。1933年,启功结识了时任辅仁大学的校长陈垣,受其提携先后任职辅仁附中讲师,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并业余从事中国书画史研究和创作。1946年,启功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又于195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同期加入“九三”学社,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并为程乙本《红楼梦》做注释。195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参与中国画院筹备工作,并参加了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回收工作。1971年启功被借调参与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整理工作,负责标点清史稿》部分。1980年启功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并随后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点。1984年启功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同时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顾问,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启功当选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连任至第十届),任政协书画室主任。1999年,启功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2000年,启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兰亭终身成就奖”。[4]2003年启功当选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2005年6月30日,启功逝世于北大医院,终年九十三岁。[2][5][6]
启功从事教育事业七十余载,同时在书画创作、学术研究及书画鉴定、诗词、红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深耕。在书画方面,启功吸收各家互补,自成一体,创造了“启体”书法,他自诩“文人画”,擅长画山水、竹石等;在鉴定方面,他曾对王安石《愣严经要旨》、宋代龙舒本《主文公文集》 北宋何子芝造金银字《妙法莲花经》、文天祥墨迹手札、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及《孝女曹娥碑》的真伪等都进行过鉴定;在诗词创作方面,启功创作了许多诗句,在当今旧体诗词创作中留下大量诗词作品;在语言方面,他对汉语结构、汉字书写及音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学说;在红学研究方面,启功多次参加《红楼梦 》不同版本的注释整理工作,并著有论述从多方面作诠解;[7][8]在教育工作方面,他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尽其之力帮扶后学。[9]启功一生著论众多,如《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一百首》《启功书法作品选》等。[1][10]启功的恩师、教育家陈垣先生曾评价启功“写作俱佳”。[11]

人物生平

清皇室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