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

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痤疮(acne)又称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1]
引起痤疮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毛囊皮脂腺导管过度角化形成角栓堵塞毛孔、遗传因素、化妆品、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1]
痤疮可分为寻常痤疮和特殊类型痤疮(如反常性痤疮、暴发性痤疮化学诱导性痤疮等)。不同阶段的痤疮皮损表现可共存,轻者表现为白头或黑头粉刺,继而发展为丘疹脓疱,甚至出现结节、囊肿。长期的严重痤疮会造成[bān]痕,影响患者容貌。
痤疮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治疗原则主要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抗炎及调节激素水平。可根据情况选用维A酸、抗生素等药物,外用或系统性治疗,也可进行光疗、化学剥脱等手段辅助治疗。[1]日常预防包括在饮食及作息方面避免诱因,如限制高糖、油腻饮食及奶制品,适当控制体重、规律作息等方式。[4]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2019年,全球共发生1.174亿例痤疮,年龄标化率(ASR)以每年约0.55%的速度增长。[5]在中国,有超过95%人的有不同程度的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