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航空母舰

采用核动力推进的航空母舰
核动力航空母舰(英文:nuclear powered aircraft carrier),是指由核反应堆提供动力的航母。[1]常规动力航母相比,它具有自持能力强、对补给依赖小、推进功率大和航行速度快等优点。[4]但同时也存在造价高昂和使用成本高等缺点。[5]截至2023年9月,世界上所有的核动力航母使用的都是压水型反应堆。都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能量,然后利用锅炉产生高压蒸汽,进而驱动涡轮机,带动螺旋桨来提供动力。[6]
核动力航空母舰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已开始发展,最初是由美国海军提出设想和方案,并从50年代末开始实施。[7]1961年11月25日,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航母正式进入美军服役。[3]但是由于造价高昂,“企业”号只建造了一艘便结束。[8]而以“企业”号为起点,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又推出了更先进成熟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并逐渐用其取代了美军中的其他常规动力航母[9]在美国发展核动力航母的同时,法国苏联也各自发展了自己的核动力航母。法国在上世纪80年代设计发展的戴高乐号航母是继美国企业号尼米兹级后,世界第三款成熟的核动力航空母舰。。[10]而苏联的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则随着苏联解体,最终停留在了施工阶段。[11]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核动力航母的建造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推出了使用电磁弹射技术的福特号核动力航母。[12]
截至2023年9月,全世界共有12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处于服役状态,其中11艘在美国海军,包括10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剩下1艘是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13][2]

研发背景

早在1946年,美国海军就开始考虑在航母上应用核动力。出现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不是核动力带来的无限航程和高速航行能力,而是能够舍弃烟囱。因为当时美国海军想在航母上部署大型轰炸机,最好能够采用无舰岛的设计,因此核动力开始收到关注。但是由于当时核动力技术尚不成熟,这种设计并没有最终成为现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