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属

禾本科下一属植物的统称
稻属(Oryza L.)为禾本目(Poales)禾本科(Poaceae)下的一属植物,根据2023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稻属约有19个种,[1]其中栽培稻仅亚洲栽培稻(O. sativa)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2种。[3]亚洲栽培稻占全球粮食的20%,是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粮食作物。[4]稻属植物分化大,适应性广,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和亚热带地区。[2]多喜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湿地环境中,一些种也能在潮湿的林荫环境中旱生。[5]
稻属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鞘无毛。顶生圆锥花序小穗两性,两侧压扁,含3小花,仅1花结实,2小花退化仅存外[];颖退化成两半月形;小花外稃硬纸质,有5脉;内稃有3脉;雌蕊1枚具2羽毛状或刷帚状柱头颖果长圆形,平滑。[2]稻属植物的分类有大量研究,其下属分类一直有多种意见,按其基因组类型进行划分,可分为疣粒稻复合群(O. meyeriana Complex)、双鬃稻复合群(O. ridleyi Complex)、药用稻复合群(O. officinalis Complex)和稻复合群(O. sativa Complex)还有3个其他稻群。[6][7][4]
稻属植物中的亚洲栽培稻所产大米是世界约40%人口的主食,一般煮熟或蒸熟后与其他蔬菜、肉类食用,也可以加工制成多种糕点类、米粥布丁类、饮料类食品。[8]非洲稻(O. glaberrima)和东非野稻O. punctata)主要在非洲部分国家种植食用[3];稻属作物的秆基部组织具大量淀粉,是动物良好的饲草资源[9];稻壳可被广泛用作稻田碾磨过程中的燃料[10]。稻属中的一些物种可入药,如稻去壳种仁可制成中药材——[jīng]米,主要用来治疗脾胃气虚、食少纳呆等病症[11]。此外,稻属的野生物种、地方品种、古代和现代品种、遗传材料,作为用于水稻改良的种质资源,对水稻新品种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3]为了解决遗传侵蚀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从1960年代开始,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建立了国际水稻基因库用以保存水稻种质资源。[3]
由于生态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及放牧、开矿等人为因素的威胁,稻属中的一些物种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12],截至2023年12月,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共收录了稻属25个物种,其中巴布亚稻(O. schlechteri)、新喀稻(O. neocaledonica)被评估为濒危(EN)物种,O. malampuzhaensis①为易危(VU)种,根状茎野稻O. rhizomatis)为近危(NT)种[13],在中国,稻属也有部分物种被列入相关保护名录中,如2021年,疣粒稻(O. granulata)、药用稻(O. officinalis)及野生稻O. rufipogon)被收录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15][16]已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来对部分物种进行保护。[17]
此外,中国具有丰富的稻作文化[18],稻属植物中的稻还是古代祭典中的主要祭品,不但用于贵族祭礼,就连平民拜祭祖先神祇,也需供献稻米以表敬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