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斯通

美国导演、编剧、制作人
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全名威廉·奥利弗·斯通(William Oliver Stone),1946年9月1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男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2][4]
1967年,奥利弗·斯通从耶鲁大学退学并参加越南战争,这为他以后拍摄战争电影奠定了基础。越战结束后,他进入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习,他的导师包括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1971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第一部短片《越南记忆》。同年毕业后,他以摄影师的角色进入电影圈,并在之后担任编剧和剪辑的工作,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4]1974年,他自编自导了个人首部电影《夺命》。1979年,他将真实的监狱故事改编为电影《午夜快车》,并凭此获得了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4][5]
1986年,奥利弗·斯通自编自导的“越南电影三部曲”第一部《野战排》上映,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他也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及金球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剧本,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等奖项。[6]之后他又在1989年推出了“越战三部曲”之《生于七月四日》,再次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导演奖。[1][3][7][6]1993年,“越战三部曲”最后一部电影《天与地》上映,电影主体变为了越南女性,但影片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8] [9]在拍摄《天与地》之前,奥利弗还在1991年执导了《刺杀肯尼迪》,获得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6][1]1994年,他自编自导了嘲讽歌颂暴力行为的电影《天生杀人狂》。次年,奥利弗又凭借自导自演的传记片《尼克松》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2][8]
进入21世纪后,奥利弗的创作有所减缓,他先后导演了电影《亚历山大大帝》《指挥官》《世贸中心》等作品。[8]除了电影,他也开始进行纪录片的拍摄。2009年,他前往南美国家采访了7位国家的领导人并制作了纪录片《国境之南》[10][11],但反响不佳。[4]2010年,他执导《华尔街:金钱永不眠》。2016年,他自编自导的影片《斯诺登》上映,并凭此获得卫星奖最佳改编剧本奖。[6]2021年,他执导了纪录片《重访肯尼迪:透过镜子》,2022年又执导了纪录片《新核能時代》。[12]
奥利弗·斯通被誉为争议题材大师和传奇电影制片人,他的许多电影都关注有争议的美国政治问题,并充满了多种电影角度和风格。尽管他很多电影具有争议,被评论家指责,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仍然是电影界的传奇人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