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枞

离褶伞科蚁巢伞属真菌
鸡枞(学名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Berk. ) R. Heim,拼音:jī zōng),别名鸡纵菌白蚁菇、荔枝菌、豆鸡菇、鸡菌伞把菇鸡肉丝菇、蚁巢伞菌等。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蚁巢伞属真菌。[1][2]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热带、南太平洋岛屿和亚洲的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江苏浙江海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鸡枞生态类型特殊,其假根与地下土栖白蚁巢相连,与白蚁(Macrotermes bellicosus)共生,故又称为白蚁菇。[3][4][5][6]
鸡枞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幼时圆锥形,似斗笠,后渐伸展,中央部分有显著的乳头状突起,中央凸起部分深褐色,周围淡褐色,边缘灰褐色,灰白色至淡黄色,往往呈辐射状开裂,表面湿时黏,光滑。菌肉肥厚,色洁白。菌褶稠密,幼时白色,老熟后变为米黄色,弯生或近离生,边缘波状。菌柄较粗壮,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厘米。孢子印奶油色或带粉红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3]
鸡枞子实体可入药,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的功效。鸡枞食用时鲜美可口,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用菌,富含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素,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7][8]

历史

鸡枞在中国的食用历史悠久,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年)的《南园漫录》中记载,“鸡枞,菌类也。惟永昌所产为美,且多。......镇守索之,动百斤。果得,洗去土,量以盐煮烘乾,少有烟即不堪食。采后过夜,则香味俱尽,所以为珍”。明代杨慎把鸡枞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清初大学问家赵翼的《路南食鸡枞》中也写道:“无骨乃有皮,无血乃有肉”,可和鸡枞中的“鸡”相吻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