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一种发生于鼻咽腔的恶性肿瘤
鼻咽癌(英文: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cancer of the nasopharynx),全称鼻咽鳞状细胞癌,是指发生于鼻咽部黏膜的恶性肿瘤,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人种高发,45~54岁者居多。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高度相关性,此外吸烟也是主要病因之一。鼻咽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一般以反复发作的咽鼓管功能不良、分泌性中耳炎为主要表现,其次为鼻出血和鼻塞,癌症侵犯周围组织压迫神经可引起相应症状如眼肌麻痹、面部疼痛、面瘫和吞咽困难,如出现头痛多提示病变侵犯颅底。淋巴结转移常见于颈部淋巴结,远处转移多发生于骨、肺和肝。CT检查可见鼻咽部组织增厚、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检查有助于判断肿瘤边界,PET-CT检查可判断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鼻内镜检查可直观观察鼻咽部病变,还可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患病后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50%。[1][2]

流行病学

鼻咽癌发病具有明显性别、地域、年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区男女比例在 2~3:1[4]。截止1986年数据,高发地区主要集中于:中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广东,该地区世界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下同)男性30/10万,女性13/10万;加拿大西部及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爱斯基摩人,男性10/10万,女性4/10万;非洲北部及西北部,男性3.4/10万,女性1.1/10万。其他地区低于1/10万[4]。截止2018年数据,高发区仍集中于以上区域,且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5]。在中国,年龄标准化(世界)发病率在南方约25/10万,为北方地区的50倍(0.5/10万)[5]中国南方高发区人口移居到其他低发区域仍保持高发病率[4]。高发区患者年龄分布为单峰,集中于45~59岁;而低发区患者的年龄分布呈双峰:集中于15~24岁和 65~79岁[5]。中国高发区中国人口标准化死亡率约 9.46/10万~14.97/10万,男性为女性的两倍。[4]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