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祥麟(1912年4月4日—2008日12月8日),男,汉族,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5][6]
侯祥麟1935年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工程系。[1]1935年到1938年在中央研究院(上海)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1]1945年到1948年在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研究生[1]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1978年4月起历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兼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7][1]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2008年12月8日侯祥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8][1]
侯祥麟是中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炼油技术的奠基人,被称为“战略科学家”。[8]为领导研制成功原子弹工业分离[yóu]-235装置急需的油品和导弹所需的特种润滑油、脂;指导研究解决了国产喷气燃料对喷气发动机[niè]铬合金火焰筒的烧蚀问题;领导研究成功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尿素脱蜡、焦化和相关催化剂、添加剂等5项重大新技术。[1]出版了《中国炼油技术》《中国页岩油工业》等多部大型专著。[3]获评意大利恩里科·马太依国际科学技术奖[9]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等荣誉。其研究成果获国家工业新产品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奖项。[1]2023年,侯祥麟获小行星命名,编号为236845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侯祥麟星。[10]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