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豫

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
刘豫(1073年-1143年或1146年10月18日[a]),字彦游,景州阜城(今河北省阜城县)人,金朝扶持的伪齐皇帝。[1][2]
北宋哲宗元符(1098年~1100年)年间,刘豫考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两浙察访使。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他被判国子监,任河北提刑。等到金兵南下时,刘豫弃官到仪真(今属江苏仪征市)避乱。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他担任济南知府,等到金人攻济南时,刘豫反叛,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刘豫便献城投降。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二十七日,金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建都大名府。刘豫恭奉金朝命令,改年号为阜昌。后刘豫迁都汴京,派儿子刘麟、侄子刘[]宋朝叛将李成孔彦舟等人,配合金军攻打南宋,占领了襄阳等地。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南宋将领岳飞大破李成,收复襄阳等地。刘豫派遣刘麟配合金军渡淮南侵,又集结三十万大军侵宋,屡战屡败,金人已有废其之意。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金废刘豫为蜀王,后又封刘豫为曹王,他被废时已经六十五岁。[1][2]
金人扶持刘豫建立伪齐,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金朝统治原属北宋中原的部分地区。刘豫所在的伪齐政权是金人的傀儡,政治上稳定了河南局势和对南宋的招降纳叛;军事上配合金兵,牵制了南宋兵力,致使陕西五路落入金人之手;经济上横征暴敛,从南宋掠取大量物资给金国积累财富,对南宋政权造成了巨大打击。[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