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

一种金融术语
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 Reserve Ratio),金融学术语,是指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数额占其存款总和的比重。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经常保留并以现金或中央银行存款形式持有的货币,存款准备金由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组成。相应地,存款准备金率与法定准备金率加超额准备金率之和持平,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规定,超额准备金率由金融机构自行制定。[1][2][3]
政府(主要是中央银行)围绕存款准备金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供给量,从而达到刺激经济增长、调节金融机构信贷、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稳定金融市场、压制物价或通货膨胀、抑制房价等目的,具有作用力度大效果明显等优点。[4][5][6]
存款准备金起源于18世纪英国,而现代存款准备金制度在1913年美国建立,中国是1984年建立。目前,美国、英国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业已撤销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然而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中国依旧是发展中国家,保持适度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很有必要的。[4]2023年3月27日,中国分别将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10.75%、7.75%。[7]2024年1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计划于2024年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8]

基本概念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