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尾芭蕉

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师的署名
松尾芭蕉(1644—1694),本名宗房,通称忠右卫门,[4]是一位日本江户时代的诗人。少年时曾经是武士家中的侍从,并学习俳句。1680年隐居深川,将居所取名为芭蕉庵。[2]他一生研读汉诗,以《芭蕉七部集》为代表,形成蕉门风格,并创立俳论,开创了俳句时代,成为近世诗的代表之一。[5]
松尾芭蕉虽一生清贫,但喜欢旅行,人生的最后十年几乎都在旅途中度过,许多的著名俳谐作品都是在旅途中完成的。他将游历的见闻写入了《野曝纪行》《鹿岛纪行》《[]之小文》《更科纪行》《奥州小道》等纪行散文中,他的作品所提供的典范作用极高,被日本人民尊为“俳圣”。[3]

人物生平

松尾芭蕉出生于1644年伊贺国上野赤坂的山乡,正是中国明清鼎革之年,最初是作为伊贺藤堂藩藩主之子藤堂良忠(俳号为蝉吟)的侍从,良忠是一名绯人,俳号为蝉吟,[4]其老师也是一个知名绯人,师徒二人为松尾芭蕉学习俳谐奠定了基础。[1]
1666年良忠去世,松尾芭蕉离开藩主家,[4]并在一年后,离开家乡上野去京都,拜北村季吟为师,专门学习俳谐和古典文学,并开始学写俳句。学习6年后,也就是在1672年,他立志成为俳谐师,便离开京都前往江户,一边过着清苦的寄居生活,一边与当时流行的以西山宗因为首的、以提倡浪漫奔放情调为宗旨的“谈林派”俳人交游唱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