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

波长为0.75~1000μm的电磁波
红外线(英语:infrared ray,简称IR)是一种介于微波可见光之间光谱带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约在750nm(也有说法为760nm)~1mm,频率在430THz~300GHz,人的肉眼看不见[6][5][1]。红外线由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尔威廉·赫歇尔(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于1800年在实验中偶然发现[7]
红外线通常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极远红外四个区域[8],但因使用领域不同,通常会对其进行细分,同样由于应用领域不同,对红外辐射源的分类也会有所不同[7][9]。红外线因具有热效应和衍射物理性质,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如通讯、军事、医疗、气象、测温和热成像等方面[10][11][3][12]。军事应用包括目标捕捉、监视、夜视和跟踪[13];非军事用途包括环境监测、工业设施检查、种植场检测、短程无线通信和天气预报[12][14]。但如果使用不当,在一些情况下红外线也会对人体有所影响,严重的会引起部分疾病[4][15][16]

发现历史

红外线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由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尔(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在实验中偶然发现[8]。当时他使用一个玻璃棱镜将太阳光分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并测定了不同色区的温度。然后他将温度计向光区的外侧移动,发现在红光区外温度计的温升很大。通过对温度计的影响,发现红外辐射是光谱中能量低于红光的一种看不见的辐射。后来,科学界把这种看不见的辐射命名为红外线,赫歇尔也因此在史册上留名[17]

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