猬属

猬科下的一个属,以背部保护性刺皮而闻名
猬属(学名Erinaceus)是猬形目猬科下的一属,共有4个物种。[2]该属动物与其他刺猬亚科动物统称为“刺猬”,以覆盖其背部的保护性刺皮而闻名。[1][3]受到威胁时,它们的刺向各个方向伸出,并通过收缩专门的背部肌肉,将自己卷成球状。[3][4]猬属动物体长15~30厘米,体重600~1500克。[1][3]嘴尖长,鼻眼黑,耳小。[1][5]腹侧覆盖着粗糙的棕色、白色或奶油色皮毛。[1]腿较短。[1]主要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区域和东亚地区,[1][3]栖息于温带陆地栖息地,包括落叶针叶混合林、草原、丘陵山区和灌木丛,也常栖息于人类居住区和郊区中。[1]
猬属动物为夜行性独居动物,[1][6]白天通常躲在干草窝或树叶中休息,夜间出洞游走觅食。[7][8][9]它们视力很差,主要使用灵敏的听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1]主要进食陆生无脊椎动物,偶尔吃腐肉、鸟蛋、小型脊椎动物和水果。[7][10]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对无脊椎动物种群控制和种子传播起到重要作用。[1]
猬属动物栖息地范围广且扩散率高,大部分物种种群数量稳定,但也面临栖息地退化与丧失、猎捕或者农业污染等威胁。[1]截至2022年,东北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欧洲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1][12]

演化与命名分类

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