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

中国第一代固定翼舰载战斗机
歼-15(英文:J-15,中文绰号:飞鲨“Fēishā”,英文:FlyingShark,北约代号:侧卫D型,英文:Flanker-D)[1]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发动机重型固定翼舰载战斗机,它可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执行作战任务。[1][2][3]歼-15舰载战斗机具有作战半径大、机动性能好、载弹量多等特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携带现国产所有精确打击武器,具有全海域、全空域打击能力。[4]歼-15在战斗机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5]

发展历程

2002年3月3日,中国军方获得了苏联解体时由乌克兰共和国得到的未完工的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级次舰瓦良格号。2005年4月26日,开始入役改装。至此,中国开启了中国航母的发展纪元。然而中国有了航母,但并没有舰载机以供瓦良格号使用,于是中国发展一款配合瓦良格号使用的舰载机便提上日程。[1][2]作为苏27系列战斗机使用方的中国,系出同门的苏33便成为其研制舰载机最合适的蓝本。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一艘T-10K-3号舰载机(该机是俄罗斯苏-33舰载机的早期改良型号)的原型机,通过分解研究,中国有望掌握制造舰载机的所有技术。[6][3][5]于是参考从乌克兰获得的苏-33战斗机原型机T-10K-3号机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很快就确定了歼-15的方案,并于2009年8月31日,成功首飞。[1][2][7][5]在这期间,他们攻克了机翼折叠系统制造装配技术、拦阻钩系统制造技术、加受油系统制造技术等一系列舰载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制造中心、一流的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等可与国际比肩的航空产品制造生产线,实现了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研制速度,创造了舰载机“当年生产、当年铅封、当年交付、当年形成战斗力”的历史纪录。[8]2012年10月12日,歼-15舰载机作为中国国产第一代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公开曝光。2012年11月23日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1]歼-15舰载战斗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与此前的歼-15不同,批量生产的歼-15采用标准的海军灰蓝色涂装,座舱后部涂装有海军军旗,垂直尾翼涂有一只“飞鲨”LOGO,机头及垂直尾翼有正式编号。[7][9][10][11]
歼-15
2012年11月23日,第一架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第二架舰载机通场飞行,准备着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