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

中国生物学家、克隆技术研究开创者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1]-1979年3月30日),字慰孙,[3]浙江省[yín]县人,中国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4]中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是世界上“克隆”研究的开创者,曾被列为世界最优秀的100位科学家之一。[3][5]
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4]1930年到比利时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回山东大学任生物系教授,1938年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1946年重返山东大学任动物系主任。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科院生物地学部副主任、海洋生物所所长、动物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副院长。[2]曾任第三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4]1979年3月30日病逝。[6]
他一生致力于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2]通过对两栖类、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卵子发育能力的研究,揭示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丰富了实验胚胎学理论;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此外,他在经济鱼类育种的新途径、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养殖和海洋有害生物的防治等方面也有着骄人的成就。[3][7]

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