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鱼

雀鲷科海葵鱼亚科鱼类
小丑鱼(学名Amphiprioninae),又名海葵鱼[6],是雀[diāo]科海葵鱼亚科,该亚科分为双锯鱼属(Amphiprion)和棘颊海葵鱼属Premnas[7]。截至2023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将双锯鱼属分为29种小丑鱼[3],棘颊海葵鱼属分为1种小丑鱼[8]。成鱼体长一般6厘米~10厘米,最大体长不超过13厘米[5],其体型略呈椭圆形而侧扁[1]。成鱼的颜色可能因所处地理环境和行为的差异而不同,通常为橙色或红色底色,上面覆盖着白色至黄色的条纹或斑点[1][7]
小丑鱼主要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水温较暖的瑚礁海域[1]。它们通常在水温为26℃~28℃、海水盐度为29‰~31‰、溶解氧含量为5~6mg/L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得较好[1]。它们可与海葵建立互利共生的关系,寻找适宜的食物,并保护自己的领地[9]。小丑鱼为顺序性雌雄同体,存在雄性先熟的性逆转现象[2]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麦氏双锯鱼(Amphiprion mccullochi)在2021年被列为易危(VU),而宽带双锯鱼(Amphiprion latezonatus)在2021年因数据缺失(DD)而未能准确评估,其余种类的小丑鱼被列为无危(LC)[10]。由于其独特的外观和行为特点,小丑鱼是热带鱼市场上的热门养殖品种[2][11]。然而,过度捕捞、珊瑚礁破坏和水污染等人类活动,使得保护小丑鱼及其生态环境变得尤为重要[1][5][12]

分类与系统发育

小丑鱼鱼脸两侧白色的条纹使其酷似京剧丑角,因而被命名为小丑鱼[6]。而Amphiprioninae这个名字来自希腊语,“amphi”表示“双重”,“prion”表示“锯齿”,后缀“inae”表示亚科的意思,这些指代小丑鱼鳃盖上深锯齿状的骨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