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

华人在国外聚居的地区
唐人街(Chinatown),又叫做“华埠”或“中国城”, 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出于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的心理,便群居在一个地带,逐步形成了华工生活区,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1][2]
唐人街最早可以追溯到“大唐街”。1673年,词人纳兰性德在《[]水亭杂识》曰:“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1875年,曾在国外度过27个年头、担任光绪皇帝外语老师的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英语中称唐人街为Chinatown。1887年,曾任驻外公使随员的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沿袭使用志刚所说的“唐人街”一词。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1]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的“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目前,世界各地有近70个唐人街,世界各地的唐人街见证了华侨华人移民、创业的历程,承载着华侨华人的集体记忆。随着当地社会发展变迁,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1][2][3]

历史发展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