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五代宋初画家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号营丘,是五代宋初时期的著名山水画家。[1]他出生于919年,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1]
在绘画领域,李成尤擅山水画。其《茂林远岫图》、《小寒林图》,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他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乔松平远图》和《寒鸦图》等。[2]
他与董源范宽一起被誉为“北宋三大家”,是苏州刺史李鼎的孙子。[3]他擅长山水画,师承于荆浩关仝,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喜欢描绘郊野平远旷阔的风景,被称为“惜墨如金”。[4]他的山石画法独特,被称为“卷云[cūn]”。[4]他还创造了“蟹爪”法来描绘寒林。[5]李成在北宋时期与范宽、关仝并称为“三家鼎峙”,被誉为“古今第一”。[6]967年,李成逝世,享年四十九岁。[7]

人物生平

李成(919~967)五代北宋画家。字咸熙,唐宗室后裔。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曾任苏州刺史,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