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

一种融资业务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是以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稳定和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即基础资产)进行融资的一种融资业务。[2]
20世纪90年代之后,资产证券化市场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发展迅速,[1]并于1992年引入中国,且在境外设立了离岸SPV,[3][4]资产证券化业务不仅顺应了经济金融发展的需求,[1]还推动了中国市场的进程,使其在中国快速发展。[3]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结构主要由发起人(原始权益人)、发行机构(投资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等)、特殊目的载体(SPV)、服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托管人以及投资者组成。[5]基本的运作程序有确定资产证券化的目标,组成资金池;组建特设信托机构(SPV),实现真实出售;完善交易结构,进行内部评级;改善发行条件,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行信用增级;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实施资产管理,建立投资者应收积累金以及按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6][7]
资产证券化解决了资产流动性的风险,[8]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9]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状况,[7][10]促进了国家经济增长。[7]

历史沿革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