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

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五任皇帝
元朗(513年-532年),即称后废帝,字仲哲,[1]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也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十五任皇帝( 531年 - 532年),无庙号,史称后废帝。他是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的玄孙,章武王元融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程氏。[2]
在531年10月30日被高欢立为皇帝,即位于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将年号改为中兴,并把都城迁至邺都[3](今河北省临漳县)。元朗在位时间仅仅一年。高欢在平灭尔朱氏后,借说元朗世系疏远,逼迫他让位。[4]元朗帝位被废后,被降为封安定郡王[5],于北魏太昌元年十一月(532年12月26日)与元晔一同在门下外省被杀死,虚岁二十。永熙二年葬于邺西南野马岗。[6]

人物生平

推举上位

元朗,即后废帝,字仲哲,是北魏宗室。他在幼年时就以聪明著称,北魏永安二年(529年)时就担任了肆州鲁郡王后军府录事参军、仪同开府司马的职位。[7]北魏建明二年(531年)正月,又担任了冀州渤海太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