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

中国清代章回体小说
《水浒后传》又名《混江龙开国传》《三续水游传》,清代长篇白话文武侠小说,八卷四十回,署“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陈忧所作,此书为其晚年的“泄愤之书”。最初付梓于康熙三年(1664),其写作年代当在顺治、康熙之交。[2][3]
《水浒后传》共40回,情节紧接《水浒传》之后而展开。它以两宋之际奸[nìng]专权,统治者“采花石纲,弃旧好、挑强邻、纳贿赂、任私人,修仙奉道,游幸宿娼”的黑暗现实为背景,描写了梁山泊未死的英雄阮小七李俊燕青李应乐和等,由于无法忍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欺凌压迫,再次拉起起义大旗。“后传”的故事从回乡继续打鱼为生的阮小七写起。原来,梁山泊幸存的英雄有些做了官,还有的像阮小七一样回到家乡,或务农或做渔民,只想平静度日,从未想过再次起义。但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仍然容不下他们,阮小七有一日想起了死去的两位兄长和结义弟兄,遂前往梁山凭吊,结果为查办梁山泊余党的张干办发觉,于是就到官府告发,并带人前来缉拿,阮小七一怒之下将张干办杀死,遂逃往登云山落草;李俊太湖捕鱼时,地方恶霸巴山蛇百般盘剥,于是率领一些弟兄大闹太湖,遂远赴海外避难;与此同时,李应杜兴等人也被迫起事于饮马川……英雄们汇合后,起义规模不断壮大。他们继续招安之前的梁山事业,打击贪官和恶霸。那些效忠朝廷获得一官半职的梁山英雄,日子也不好过。在家养病的都统制孙立对朝廷忠心耿耿,却一直受权奸们的窝囊气,孙新顾大嫂愤愤不平,他却力劝他们要安分守己,报效国家。但朝廷却莫名其妙地将其逮捕下狱,幸亏众英雄相救,才保住性命。太医安道全高丽为国王治病,归途遇险,为占据金[áo]岛的李俊等英雄救起后,不听劝告,必要回京向朝廷复命,结果被御医卢师越诬告陷害,只得亡命登云山,投奔了阮小七领导的起义队伍。作品的结尾安排他们到海外去创立基业,李俊做了[xiān]罗国国王,并接受宋朝的册封,结局皆大欢喜。[4]
《水浒后传》作为陈忱晚年有感而发的作品,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本书揭开了《水浒传》续书创作的序幕,不仅延续《水浒传》中替天行道这一主题,也寄托了作者深切的亡国悲痛、强烈的民族意识及对美好政治的向往。[5][6]本书主题是怀恋故国﹑反抗异族、忠贞爱国。《水浒后传论略》中提到《水浒后传》的五个重要主题:一是救驾立功,开基创业;二是诛戮误国六贼;三是表草野孤臣;四是倾倒宦囊,倍偿民利;五是惩释道的淫奢诳诞。这些都鲜明地显现了遗民小说忠于故明怀恋故国的特征。[7]
《水浒后传》在艺术表现上有明显的模仿《水浒传》 的痕迹,但作为一部独立完整的作品,在塑造人物、结构布局和语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8]
作为续书,虽难与原书比肩,然而无论是在思想内涵的拓展上,还是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都有其独到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以满腔热情讴歌了三十几位幸存的水浒英雄和死难英雄的后裔,继承并发扬造反精神,在黑暗的专制统治下再度起义的英雄业绩,在与统治阶级以及侵略者的殊死斗争中,英雄们大智大勇,可歌可泣,用其惊天动地的事绩续写了梁山英雄谱。小说中以许多精彩动人的章节,将李俊燕青乐和等英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作品格局紧凑,虽然几条情节线交叉演进,朝廷内部主战与主和、义军与朝廷、义军与外寇、朝廷与外寇、内陆与沿海、国内与海外、暹罗国内的忠与奸等诸多矛盾同时展开,但并不让人感到杂乱,相反倒觉得复杂曲折、翻新出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