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

中国四大家鱼之一
1
3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4]又称[huàn]、草鲩、白鲩、草根子、混子鱼、厚鱼、搞子鱼等,[1]属于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草鱼属,是草鱼属的唯一种,没有亚种[2][5][6]体长筒形,腹部无棱,口端位,呈弧形,无须。头钝、吻短钝、眼间宽、咽齿2行。胸鳍短、背鳍无硬刺、尾鳍分叉。鳞片中大,圆形,边缘略暗。体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鳍、腹鳍灰黄色,其他各鳍淡灰色。[1][7]
草鱼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8]自然分布最初在中国东部和俄罗斯低纬度(东经23°到50°)的河流、湖泊和池塘中,如阿穆尔河、乌苏里河、松加里河的中下游和汉卡湖,以及辽河黄河长江珠江[5][8]自1958年人工催产授精孵化成功后,[7]草鱼已经被引进到世界上80多个国家。[9]
草鱼栖息于平原地区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草鱼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静水产卵生殖期是在4-7月,比较集中约在5月间。雄鱼体重在6市斤以上已能排精,雌鱼一般到4冬龄才能成熟产卵。草鱼生长快,体长增长最快是在1-2龄,体重增长最快的是2-3龄。当年鱼苗长到6月下旬时,体长可达35-50mm,重约1-2.1克。[10]草鱼常见最大个体在15~20kg,上市规格通常为1.5~3.0kg。[1]
由于过度捕捞、大型水生植物数量减少,以及大坝和塘堰的建设等因素,野生草鱼数量呈现出小型化、低龄化趋势。[2][11][12]2007年12月12日,草鱼被中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13]但是,在一些国家,草鱼有入侵风险。[9]

起源与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