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枣

棕榈科海枣属植物
海枣(学名Phoenix dactylifera L.),棕榈科Arecaceae海枣属Phoenix)植物[2],俗名枣椰子、仙枣、椰枣、伊拉克蜜枣等。海枣原产于西亚和北非地区,尤以伊拉克栽培面积为广。中国福建、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有引种栽培[1]。海枣喜光[3],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贫瘠的盐碱地上也可以生长,但以疏松肥沃的土壤为宜[4]
海枣呈乔木状,茎具宿存的叶柄基部。叶长达6米;叶柄多扁平;羽片灰绿色,具明显的龙骨突起[1]。花雌雄异株[4];佛焰苞长、大而肥厚,具密集的圆锥花序雄花长圆形或卵形;雌花近球形,花瓣圆形。果实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成熟时深橙黄色。种子1颗[1],似椭圆形[4],腹面具纵沟[1]
海枣果实中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果糖微量元素等,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5][6]。其花序的汁液可制糖,叶可用于造纸树干可用作建筑材料[1]。海枣树形优美[4],果实成熟时呈橙黄色[3],可用于造景观赏[4]。海枣可供药用,主治气虚羸弱,食积不化,咳嗽有痰等病症[7]

历史记载

海枣在西汉时期,经由丝绸之路引入中国。元代文学家陶九成在其书《辍耕录》中记载:“四川成都有金果六株,相传汉代时物也。高五、六十丈,围三、四寻,挺直如矢,木无枝柯。顶上有叶如棕榈,皮如龙鳞,叶如凤尾,实如枣”,其中金果即指海枣树。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千年枣虽有名,别是一物,南方诸国皆有之,即杜甫所赋海棕也”,证实了海枣入药的历史之久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