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观音院

浙江舟山普陀区的观音院
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山自唐(据传)始建的观音道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紫竹林,潮音洞西侧。[2][1]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慧锷第三次入唐求法,至五台山中台精舍,见观音像妙相端严,恳请迎归本国。舟过莲花洋,遇风浪,洋现铁莲花阻舟不得行,漂至潮音洞畔,因菩萨不肯东去,遂与新罗商贾一起留像于洞侧,山上居民张氏目睹此情,舍所居双峰山(今普济寺后山麓)之宅供奉,俗呼为“不肯去观音”。[1]
五代后梁贞明年间(公元916年),不肯去观音院迁址于灵[jiù]峰麓,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3]1980年,为纪念当年慧[è]等人请观音像事迹,在潮音洞西侧重建。2002年,普陀山佛协将殿宇改建成唐式结构,正殿3间,供奉唐式“不肯去观音”座像。[1][4]
寺院内的许多建筑都是唐代风格,飞檐翘角、斗拱雕花,处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观音院的建筑还与普陀山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水、石、树等元素的运用使整个院落更加具有禅意和幽静之感。[5]2013年7月26日,由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投拍的历史题材电影《不肯去观音》上映,并在第37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上获得“世界优秀电影奖”。[6][7]

名称由来

不肯去观音院,是普陀山上的一座寺庙,其名称由传说而来。相传,唐朝期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奉求观音像回国。由于船经普陀洋面受阻,他认为观音菩萨不愿东去,便在张姓居民家中留下佛像供奉,这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