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

鲤科鲂属鱼类
团头[fáng]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科鲂属的一种鱼类。[1]又称武昌鱼、团头[biān]、平胸鳊等。[2]体扁侧,呈长棱形。背隆起明显。头小,口小。体呈青灰色,体侧形成数行深浅相交的纵纹,鳍条灰黑色。[7][9]成年个体长度可达46厘米,[8]体重可达5千克[2][7]
团头鲂属草食性鱼类。[7]喜静水,平时栖息于底土为淤泥并有水草生长的敞水区的中、下层。冬季在深水处越冬。[2]自然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中型湖泊,[2]养殖分布遍及全中国[3]团头鲂2~3龄性成熟[6]自然环境中的产卵期为每年的5~6月份。[5]怀卵量一般为8万~55万粒。卵粘性,卵小,浅黄色略带绿色。[6]1~2龄生长最快,[2]当年鱼体长平均为18厘米,二夏龄鱼平均为29厘米。[8]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可养到100克左右。[2]
由于生长速度较快,抗病力强,肉质嫩滑,味道鲜美,已成为中国主要养殖鱼种之一。[2]主要养殖优良新品种有“浦江1 号”“华海1 号”“浦江2号”。[10][11]2019年,中国团头鲂养殖产量达76.28万吨,居中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第7位。[12]

命名与分类历史

三国时,“宁饮建业(今南京)水,不食武昌鱼”中的武昌鱼,[13]泛指湖北地区出产的一种鳊鱼,并非专指团头鲂。[14]明代《本草纲目》有记载“鳊,扁也,鲂,方也”,当时已对“鳊”与“鲂”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两者外形类似,民间习惯混称为鳊鱼[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