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放射性惰性稀有气体
[dōng]英语:Radon),是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0族的稀有气体元素,化学符号Rn原子序数为86,原子量为222.01758,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单原子稀有气体,也是密度最大的一种气体。氡易被压缩成无色发磷光的液体,可溶于水,易溶于甲苯煤油二硫化碳有机溶剂。氡还可以被活性炭硅碳吸附,加热时解吸。氡及其同位素氡222、氡220对人类有致癌性,氡对大多数化学反应呈惰性,能与[]氟化物反应,与水、酚、甲苯等反应生成络合物。氡可以通过镭和镭化合物放射产生或使用碳原子轰击铅、质子轰击[]院子等方式制得,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用于矿种寻找、地震预测油气勘探、食品和医学领域等。[5][1][6][7][2][8][4][9][10][11][12][13][14]

发现历史

1899年,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罗伯特·B·欧文斯(Robert B. Owens)和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在测量来自钍氧化物的辐射时,发现辐射量会发生波动变化。卢瑟福发现,钍的化合物会持续散发某种放射性气体,这种气体会在数小时内保持放射性,将其称为“Emanation”(散发物),后来又称为“Thorium Emanation”(钍射气)。1899年晚些时候,居里夫妇在研究的放射性时探测到了半衰期为3.8天的同位素²²²Rn,不过当时他们并不确定镭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是不是一种气体。[15]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家弗里德里希·恩斯特·道恩(Friedrich Ernst Dorn)在研究镭的放射性时发现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气体,将其称为“镭射气”,即氡-222。[16]
1901年,卢瑟福布鲁克斯(H.T.Brooks)证明镭发出的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不过他们把这一发现归功于最早观测到这一现象的居里夫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