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期ⅤA族元素
锑(英文名:Antimony)是一种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VA族,元素符号为Sb,原子序数51,原子量121.75,其在自然界中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Sb¹²¹、Sb¹²³[1][3],纯锑常温下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其密度为6.68 g/cm³(20˚C),熔点为630 ℃,沸点为1750 ℃(101.325 kPa)。[1]锑质脆且容易磨损破碎,无延展性,导热性差,导电率仅为银的4.2%。锑是易熔有色金属之一,有四种同素异形体,即灰锑黑锑黄锑爆锑,后三种均不稳定。[4][5][6][2]化学性质与[shēn]相似,能与氢气氧气、硫、卤素以及金属等单质氧化性酸、盐以及氧化物[wán]基汞等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7][8]锑在制造工业合金、阻燃剂、半导体、医药等领域均有应用。[9][10][11][12][13][14][15][16][17][18]

发现历史

中国是世界较早发现锑的国家。“锑”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收录,在古文献中多记载为“火齐(珠)”。[19]
锑的化合物也在古代就为人所知[20]。据考证,公元前4000年,在迦勒底的泰洛挖掘到含锑铸件—古瓶碎片;公元前2200-2500年期间,在埃及发现嵌有金属锑层的古铜器。据传,古希腊人早就用硫化锑作药物和妇女画眉的化妆品。但直到公元50年,人们仍然误认硫化锑为锑,称为“stibium”或“antimonium”。十六世纪初期,德国僧人B.万伦廷(B Valentine)才著文辨析金属锑与其硫化物,并较详细地介绍了金属锑的用途、性质及提取方法,该文是最早的有关金属锑的著作。十六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G.阿格里科拉(Georg Agricola)和伯英古索曾详尽介绍了锑的熔析技术,后者还列举了锑的一些有用性质和用途。之后,法国化学家N.莱默雷也发表了关于锑的专论。[7]
英文“antimony”源于希腊“anti”和“monos”两字的复合词,原义是“很少单独出现的金属”。锑能使黄金发脆而降低其延展性,早为古炼丹家所知,因而西文又名为“regulus”,原意“小皇帝”。[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