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阳城

隋唐沿用至北宋时期的大型古代城市
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遗址。该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在北面是邙山,南面正对着伊阙,东逾瀍河,西临涧水,洛河穿城而过。[1]该遗址的形制布局和规划与洛阳的山水融合,主要由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郭城和西苑组成,是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建制、城市布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对后世影响深远。[2]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历史上曾被称为东京东都、神都、西京,面积约47平方公里。隋唐两代,洛阳的都城人口达百万。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等九个王朝先后在此定都或设置陪都,除此之外,隋唐之交割据政权郑国安史之乱的大燕政权也曾将洛阳作为政治中心。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被彻底废毁,相继沿用530余年,是中国古代持续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3][4]
隋唐洛阳城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该城的建设汲取了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的许多营养,又有很多自己的鲜明特点,因而这座都城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5]1988年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006年1月,河南省隋唐洛阳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06 年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重点工作项目。[7]2010年10月,隋唐洛阳城遗址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8]2014年,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含宁人坊、明教坊和天街南段),含嘉仓和回洛仓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2021年9月,隋唐洛阳城遗址入选河南考古百年百大考古发现。[9]2021年10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将隋唐洛阳城列入“考古中国”重点项目保护名录和大遗址展示提升工程名录中。[10][11]

地理位置

隋唐洛阳城位于洛阳盆地西部,地处黄河南岸,北面背靠邙山,隔着邙山是黄河,南面正对伊阙,东面是一片丘陵地带,有虎牢这一重要关口,西面有豫西的山地,有函谷关这一屏障。因其进可攻、退可守,故是军事要地。洛阳北面是幽燕之地,南逾江淮渚河则进入江南经济发达地区,西面是关陇地区,东面是黄河下游平原,位置居中,是“四方入贡道里均”的商业运输中枢。除此之外,洛阳还是隋唐时期漕运中心。此外,隋唐洛阳城有洛河伊河、涧河和瀍河四条河流,水利资源相当丰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良伟教授介绍,丰沛的水利资源、广阔的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河山拱带的优良地势、四方入贡道里均的地理位置、进守皆可自如的战略要地、沟通全国的完善的交通网络和确保京师物资供应的漕运中心等要素形成了洛阳建都的优势资源。[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