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

姜科豆蔻属植物
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又名阳春砂仁、春砂仁、长泰砂仁等,为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2][3]砂仁原产中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缅甸[4][5]砂仁喜生于温暖、阴湿、静风、多雾的肥沃山谷、洼地或山坡林下;以年平均气温17~25℃,阴蔽度70%~80%,土壤含水量25%为宜,要求富含腐殖质的pH4.8~5.6的酸性土壤。[6][7]
砂仁株高(1~)1.5~3米,茎散生。中部叶呈长披针形,上部叶呈线形;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穗状花序呈椭圆形,花萼白色;裂片白色,呈倒卵状长圆形;唇瓣呈圆匙形,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蒴果呈椭圆形,成熟时为紫红色,干后褐色。表面被柔刺;种子呈多角形。[2][3]
砂仁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作用,主要用于医治湿浊中阻、[wǎn]疮不饥、脾胃虚寒等。[8]砂仁也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可用于制作传统砂仁糖(凉果)、砂仁蜜饯等,也作调味品[9]

研究历史

砂仁在中国古称“缩砂蔤”,始载于唐·甄权所著《药性论》,谓:“出波斯国,味苦、辛,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唐·李珣海药本草》曰“缩砂[]生西海及西戎诸国,味辛、平、咸……多从安东道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