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甘蓝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白花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lbiflora Kuntze)又名芥兰、芥蓝菜、白花芥蓝等[1],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tái]Brassica野甘蓝Brassica oleracea)的栽培蔬菜。[2]起源于中国南部,在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大洋洲有栽培,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4]白花甘蓝在10~30℃均能正常生长,属长日照植物,喜湿润但不耐涝,土壤适应性较强,耐肥。[4][5]
白花甘蓝为一或二年生草本,无毛,具粉霜;茎有分枝。基生叶卵形,边缘有微小不整齐裂齿;茎生叶卵形或圆卵形,基部耳状,沿叶柄下延,有少数显著裂片;茎上部叶长圆形,顶端圆钝,不裂,不下延或有显著叶柄。总状花序长,直立;花白色或淡黄色;花梗开展或上升;萼片披针形,边缘透明;花瓣长圆形,有显著脉纹。长角果线形,熟时黄褐色。种子红棕色,有微小窝点。花期3-4月,果期5-6月。[5][3]
白花甘蓝为中国名特蔬菜之一,花薹和幼叶可食用,营养丰富、质地脆嫩。[6]据《中华本草》记载,白花甘蓝全株可入药,有解渴利咽,顺气化痰,平喘的功效。[7]

历史

白花甘蓝英名为Chinese Kale,Chinese italica或Kailan,起源于中国,盛产于中国华南地区,中国有关白花甘蓝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1094-1098年间写的《雨后行菜园》记载“芥蓝如菌[xùn],翠美牙颊响”。在古时白花甘蓝与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gongylodes Linnaeus)有混淆,玄扈先生曰,“芥蓝,芥属也,叶色如蓝,故南人谓之芥蓝,仍可擘取食,故北人谓之擘蓝。”又曰,“但食根之菜,如芥、芦葭、蔓青之属。魁皆在土中;此则魁在土上,为异耳。”《农政全书》虽有白花甘蓝的记载,但原植物实为擘蓝。民国《岂宁县志》中称“芥蓝……花有黄白两种”。 [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