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家鼠

主要害鼠之一、啮齿目鼠科动物
褐家鼠(拉丁学名:Rattus norvegicus),又称褐鼠、大家鼠、粪鼠、沟鼠,属啮齿目鼠科动物中体型较大的鼠。[2]体长175毫米,体粗壮,体重230-500克(有的可达1千克)。[1][5]头骨较粗大,脑颅较狭窄,耳短而厚。雌鼠乳头6对。后足较粗大,相对较长。尾长短于体长,其上覆以稀疏毛,鳞环可见。[4][1]体毛柔软,个别种类毛较硬。毛色背部棕褐至灰褐色,毛基深灰色,头及背部杂有黑色毛。腹面灰白色,毛基灰褐色。足背具白毛。尾两色,上黑褐,下灰白。[6][1][5]
褐家鼠繁殖力很强,只要环境和气候适宜,食物丰盛,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春秋两季为繁殖高峰期。寿命可达3年,平均1.5-2年。[2]
褐家鼠分布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破坏力大、疫病传染率高,已成为危害性最大的鼠种之一。[7][8]褐家鼠起源于中国东北部、西伯利亚日本,随后在世界各地传播,并成功入侵了世界各地的主要生态系统。[9][10]褐家鼠是广大农村和城镇的最主要害鼠,在室内窃取各种食品,并咬坏衣物及用具,在农田危害作物,并传染多种疾病,是数量最多、危害最大与人类伴生的鼠种之一。[11][12][1][2]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2023年)》,褐家鼠入选害鼠名录。[13]

形态特征

褐家鼠为大型鼠类,体粗壮,体长175毫米;颅全长45-55毫米;耳长19-26毫米;后足长38-50毫米;尾长190-250毫米;体重230-500克(有的可达1千克)。[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