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者

鲁迅192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孤独者》是鲁迅192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之一,1926年收入小说集《彷徨》。[1]
小说一开始通过主人公祖母之死其受到家族人的压制与逼迫,奠定孤独者的感情基调;通过他对世界的失望陷入茫然无措的绝境之地,来继续深化他的孤独性格。其次,主人公失业后见识到更多社会阴暗,社会对他的歧视使之更加绝望与孤独;之后在经历各种打击之后,他走上了一条事与愿违又不得不走的路,他的孤独已经无可救药。直到最后,主人公在绝望中陷入自[qiāng]与作践,终于毁掉了自己,在凄惨与绝望之下结束了孤独的一生[2]
故事以冷峻凝重、感伤灰色的笔调,描写了五四退潮后,一个彷徨、苦闷、寂寞而最终走向毁灭的知识分子的孤独形象[3]。《孤独者》的主人公魏连[shū]某种程度上是鲁迅自画像[4]鲁迅借《孤独者》对中国小城镇普通民众与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状况进行了真实的刻画[5]魏连殳的死,是其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自我戕害与迫害造成的,在他个人悲壮而无力的反抗中,折射了五四背景下知识分子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6]

创作背景

《孤独者》写于1925年9到10月之间,收入1926年出版的小说集《彷徨》。之前,从未在任何地方发表过。创作这篇小说时,正值五四落潮,鲁迅苦闷、犹豫,连他自己也说“颓唐得很”[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以后,鲁迅经历了彷徨、孤独、绝望,从内在的思想层面,鲁迅遭遇了尼采式个人主义的幻灭。鲁迅的这种状态,既源于新文化运动退潮和传统巨大的守旧力量,也源于其启蒙理想的失落而产生的无所适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