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

汉族民系之一
客家(英文Hakka)是指入迁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发展而成的汉族中的一支独特民系,或称族群(团)。[4]
客家人从中原向南迁徙,历史上共大规模发生过六次,开始于秦始皇时代,终于清中后期。[5][6]历次南迁之中原汉族居民,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的畲族瑶族等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融合,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区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一个汉族民系。而客家民系形成于何时,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西晋说、[7]东晋说、[5]唐宋时期说,但普遍认为客家形成于宋代。[8][9][10]现今客家人的迁徙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据2018年人口统计,中国九个省(区)有客家人聚居区,境外有67 个国家和地区有客籍华人,全球客家人总数已超8000万。[1]分布在赣南闽西粤东、粤北、桂东南、桂东北和桂中,以及台湾海南两省的部分地区,此外还分布在四川湖南的部分地区,以及侨居在东南亚、南亚,远至欧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11]
客家人历史悠久,具有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其独特的移民文化,有着深厚的精神内涵。[12]语言是族群的灵魂,客家人所讲的语言是客家话,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中除北方方言以外分布省区最多的方言,广泛地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和台湾共8个省区的200多个县(市)。[13][14]客家语为载体的客家谣谚、客家民间故事、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剧、采茶戏,文人创作中的方言小说、方言诗等,都属客家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客家文化史上,客家文学均有一席之地。[15]客家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有自己千情万种、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是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16][17]
改革开放后,客家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同时又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之下,“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一系列活动相继举办,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各地的传统客家文化交流得到加强。[1][18][19][20]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