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荬菜

菊科苦荬菜属植物
[mǎi]菜(Ixeris polycephala),又名多头苦荬菜、多头莴苣、深裂苦荬菜,为菊科苦荬菜属的一年生草本。苦荬菜在阿富汗不丹柬埔寨印度日本老挝缅甸尼泊尔越南等国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南等地。生于海拔100~2000米的山坡林缘、灌丛、草地、田野路旁。[1][2][3][4]
苦荬菜根垂直直伸,生多数须根。茎直立,高10~50厘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基生叶花期生存,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叶柄;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或线形,基部箭头状半抱茎,向上或最上部的叶渐小,基部箭头状半抱茎或长椭圆形。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总苞圆柱状或钟形,果期扩大成卵球形或杯状。舌状小花黄色,极少白色。瘦果压扁,褐色,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无毛,顶端急尖成喙。冠毛白色,纤细,微糙。花期3~5月,果熟期4~6月。[1][2][5][6][7]
苦荬菜产草量高、能量价值高、适口性好,是畜禽及草食性鱼类喜食的青绿多汁饲料。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去腐化脓、止血生肌功效,可治疗疮、无名肿毒、子宫出血、阑尾炎等症。此外,苦荬菜营养价值较高,也可食用。[1][2][6][8][9][10][11][12][13]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