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豹

大型猫科动物
华北豹 (学名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 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体长为100-130厘米,体重31-58千克[1][2][3]身躯细长匀称,外形似虎而小,头圆而大,颈短,耳短而圆。[2][3][4]四肢短而粗壮,前肢较后肢更粗大。前爪有5趾,后爪有4趾,各趾均有可伸缩的角质利爪,趾见被密毛[1][2][3][4]
其主要栖息于山区、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等处。昼伏夜出。主要以有蹄类为食,但也能靠捕猎野兔、鼠类等小型动物为生,食物缺乏时也潜入村镇捕猎家畜, 较少主动攻击人。它行动灵巧敏捷,弹跳力强,善攀爬,会游泳。日常独居,领域性较强,活动范围较大。常常潜伏在矮林丛或树干上,伺机猎取动物。发情交配冬末春初,妊娠期约90-105天,夏季产仔,每胎2-4仔。[1][2]
华北豹主要分布地区在中国山西河南河北甘肃东南部、陕西宁夏等地, 20世纪下半叶,华北豹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曾遭到大量缩水,导致其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4][5]

分类和演化

华北豹属猫科(Felidae)豹亚科(Pantheriinae)豹属(Panthera)。1862年, 英国博物学家格雷(John Edward Gray)依据一张豹皮在《伦敦动物学会学报》上命名了华北豹为“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1][6][7]最初格雷以为其原产地为日本,但经追溯发现,这张豹皮来自北京附近。[1][8]1867年,格雷又在《伦敦动物学会学报》上描绘了一个新亚种:“Leopardus chinensis”。[1][8][9]而同年,法国人爱德华(Milne-Edwards)命名了新亚种:“Felis fontanierii”。[1][8][10]1870年,英国博物学者斯文豪(Robert Swinhoe)将格雷的两种命名合并为“Leopardus japonensis”。1908(一说为1907年)年,德国博物学家马切(Paul Matschie)根据一张陕西安康的豹皮又将其命名为Panthera hanensis[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