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

明末抗荷名将、郑成功之父
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曰甲,小字一官,号飞皇(又作飞黄、飞虹),天主教名为“尼各老·加斯巴特”(Nicholas Gaspard)。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泉州南安)人,明末清初抗荷名将,郑成功之父。[1][2]
郑芝龙出身于小吏家庭,早年前往日本经商,结识在当地颇具势力的李旦颜思齐;两人相继去世,郑芝龙接收了他们的势力,开启海上事业。[3][4][5]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廷招抚,负责明朝政府的“海防游击”。郑芝龙开发台湾、两次击溃入侵的荷兰舰队,扫灭东南沿海诸盗,最终控制东海南海制海权,郑芝龙也因功由游击将军升任为福建总兵官。[2][6]南明弘光政权破灭后,郑芝龙及其弟郑鸿逵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拥立唐王朱聿键福州即位,维系了明王室的延[zuò],先后受封为平夷侯、泉国公、平国公。[7][5]清军入关后,郑芝龙在清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厚赏的承诺下,答应降清,并在清军进攻福建时放弃抵抗,使清军长驱直入进入福州。顺治三年(1646年),郑芝龙主动降清,入汉军正黄旗,封同安伯。在博洛的安排下,郑芝龙进京面圣而滞留于京,成为清廷劝降郑成功郑鸿逵的筹码。[8]但因多次招降郑成功失败,顺治十二年(1655年),郑芝龙被判“纵子叛国”一罪并削爵,两年后又被流放于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占领台湾作为抗清基地后,郑芝龙失去劝降诱饵的作用。康熙即位后,下令将郑芝龙及子等十一人斩首。[2]
郑芝龙一生以经营海上贸易为主,其间移民开发台湾、剿灭海盗顺畅海路,促进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互通。厦门大学郑以灵教授认为郑芝龙的海上商业活动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9]学者崔云斌则认为郑芝龙开拓台湾的功绩是永远不可埋没的。[10]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