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氏麂

主要产于缅甸南部及泰国西部
菲氏[](jǐ)(学名Muntiacus feae),学名来自最早采集标本的意大利博物学家莱昂纳多·菲亚(Leonardo Fea),体重约20~22千克,毛色呈灰褐色,四肢呈黑褐色,额部有黑色及浅黄夹杂的短毛簇,雄性具较短的头角[1]。主要产于缅甸南部及泰国西部,在缅甸北部及中国西藏云南也曾有发现菲氏麂的报道,但多为其他麂类误记[2]。菲氏麂栖息于中海拔山地丘陵地区的常绿森林、乔灌木混交林中,夜间觅食,以树叶、果实为主食[3]。在泰国西部森林,菲氏麂是一种相对常见的麂类,但由于种群缺乏详细调查,自1996年以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将菲氏麂评为数据缺乏(DD)[1][2]

分类及发现历史

分类

菲氏麂属鹿科(Cervidae)鹿亚科Cervinae)麂族(Muntiacini)麂属Muntiacus)。麂类过去常被视为鹿科下一个单独亚科,但近年来分子学研究倾向于将它们划归为鹿亚科中一个较基底的族[4]。菲氏麂命名以来,其分类地位曾一度与黑麂等物种纠缠不清,至2006年最终通过染色体研究,确认菲氏麂为可成立的物种[5]

发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