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1588年—1633年),莽古尔泰,Mongγoldai,蒙语意为“蒙古似的”,母为继妃富察·衮代。生于建州女真佛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五子,受封和硕贝勒正蓝旗旗主。[1]
莽古尔泰出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少年时期,莽古尔泰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莽古尔泰因军功被封为正蓝旗贝勒。第二年,后金建立,莽古尔泰被封“和硕贝勒”,与代善阿敏皇太极合称“四大贝勒”,成为后金政权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天命四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莽古尔泰参加萨尔浒之战,击败明军。天命六年(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诸大贝勒因后金政权继承者问题,产生激烈冲突,莽古尔泰参与其中。之后,努尔哈赤决心不再指定继承人,并确定了由满洲贵族共议嗣君的汗位继承原则。天命十一年(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即位后,与莽古尔泰矛盾日益尖锐。天聪五年(崇祯四年,1631年),二人在大凌河之战中意见产生分歧,莽古尔泰触犯了皇太极,被革去大贝勒的称号。天聪六年十二月(崇祯五年十二月,1633年1月),莽古尔泰暴病而亡,终年46岁。[2][3]后来,莽古尔泰被揭发图谋犯上,追夺封爵。[4]
学者邓庆认为,“莽古尔泰不足之处是为人鲁莽,脾气暴躁,又好感情用事,甚至嫉恶如仇。”[5]《清朝前史》中评价莽古尔泰:“莽古尔泰是一个弓马娴熟、勇猛善战的女真武士型贵族角色,性情直率、头脑简单,鲁莽冲动而疏于谋略,并非目标远大、有治国安邦之才的人物。”[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