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联合国系统的专门机构之一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英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是联合国(UN)旗下专门机构之一,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3]于1946年11月4日在巴黎宣告正式成立。[2]截至2024年1月,有194个成员和12个准成员,总干事奥黛丽·阿祖莱(Audrey Azoulay)任期至2025年。[1]
1945年11月16日在伦敦通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法》,教科文组织同年12月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1946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成立。[2]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恢复合法席位,并出席了此后历届大会,自1972年起连任执行局委员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以增进对正义、法治及联合国宪章所确认之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均享人权与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1]
联合国科文组织设有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三大机构。大会为主要决策机构,每两年召开一次,审批UNESCO的计划与预算,并在执行局的推荐下,每四年选举并任命一次总干事;执行局由58个会员国的代表组成,每年召开春、秋两次会议,是UNESCO的决策机构,负责审查总干事提交的计划与预算执行报告,确保大会决议和执行局决定的落实;秘书处是常设机构,负责执行大会和执行局的决议和决定,处理日常事务,最高行政首长为总干事,下设副总干事一名、助理总干事9名,分管教育、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文化、信息与传播、对外关系、行政管理、非洲事务、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领域。[4]常设机构包括:国际教育局(瑞士日内瓦)、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德国汉堡)、欧洲高等教育中心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3]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驻华代表处。[5]2011年1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接纳巴勒斯坦,成为第195个成员国。2013年11月5日22时30分,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作为大会唯一候选人正式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3]因拖欠巨额会费,2013年11月,美国和以色列丧失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投票权。[6]2017年10月12日,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12月31日,以色列正式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2023年7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意美国恢复教科文组织会员国身份。[7]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