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

鲑科鲑属、生殖洄游冷水鱼类
三文鱼(拉丁学名:Salmo salar),别称大马哈鱼,是一种较广地分布在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体长最大可达150厘米,通常80~100厘米,最重可达46.8公斤。三文鱼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挪威俄国美国部分地区的离大洋几百以至上千米的淡水河湖中。它们在这些水域生长生活一至数年后游向大海。当它们在大海生长至性成熟时,又会洄游返回到原栖息地进行产卵繁殖。三文鱼有一个细长的,横向压缩的身体,带有明显的尾柄。在背鳍和分叉尾鳍之间有一个肉质的脂肪鳍。幼鱼在身体的每一侧有8~11个色素条,沿着侧线与单排红色斑点交替。当鱼到达小鱼阶段时,这些标记会消失,当身体颜色变成银色并且背部区域显示出绿色、蓝色和棕色的阴影时。成鱼体色各不相同,但鱼的皮肤通常为银色,在身体和头部以及侧线上方有明显的深蓝绿色十字状斑点。皮肤受到表皮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的保护。产卵时皮肤和鳍变厚,雄性雌性的体色都变暗。雄性的头部变细长,下颌尖弯曲成深钩状,使雌雄容易区分。大西洋三文鱼在狩猎渔民中享有盛誉,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用鱼。由于强劲的市场需求,世界各地发展了活跃的水产养殖业,包括网箱养殖、孵化场和一些海洋牧场。[1][2][3]

形态体征

三文鱼体呈纺锤状,稍侧扁,口部只延伸到眼睛后面的区域,上下颌有锯齿状利齿,两颌均稍成钩状,下颌较明显,具细弱之锄骨齿,尾鳍呈微凹状或平截状,尾鳍有19条鳍条。拥有3~4个背棘,9~15个背软鳍,3~4个臀棘,7~11个肛门软鳍和58~61个椎骨。幼体在侧面有8~12个蓝紫色的斑点,中间有小红点。成体体背部及体背侧为暗蓝色,体腹侧为银白色,腹部白色,头部及侧线上方之体背侧不规则散布X形黑斑,体侧有10~12条橙赤色横斑,脂鳍无黑色外缘,尾鳍无斑点。溯河生殖的成鱼体色会变成棕色或黄色,雄鱼会有大型红黑斑点,皮肤变得厚实和坚韧,鳍变厚,身体上覆盖着粘液,且上下颌延长并弯曲成深钩状。但在产卵后,雄性上下颌的钩状会逐渐减弱。[1]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